一、如何赏析《春江花月夜》?
这首诗以写月作起,以写月落结,把从天上到地下这样寥廓的空间,从明月、江流、青枫、白云到水纹、落花、海雾等等众多的景物,以及客子、思妇种种细腻的感情,通过环环紧扣、连绵不断的结构方式组织起来。由春江引出海,由海引出明月,又由江流明月 引出花林,引出人物,转情换意,前后呼应,若断若续,使诗歌既完美严密,又有反复咏叹的艺术效果。
前半部重在写景,是写实,但如“何处春江无月明”、“空里流霜不觉飞”等句子,同时也体现了人物的想象和感觉。后半部重在抒情,这情是在景的基础上产生的,如长江流水、青枫白云、帘卷不去、拂砧还来等句,景中亦自有情,结尾一句,更是情景交融的名句。全篇有情有景,亦情亦景,情景交织成有机整体。
《春江花月夜》这首诗的作者是初唐张若虚,开元初,他与贺知章、张旭、包融并称“吴中四士”。他留给后人的作品不多,《全唐诗》中仅存二首,而这首《春江花月夜》又是是最著名的一首,它号称以“孤篇横绝全唐”,奠定了张若虚在唐代文学史的不朽地位。 此诗兼写春、江、花、月、夜及其相关的各种景色,而以月光统众景,以众景含哲理、寓深情,构成朦胧、深邃、奇妙的艺术境界,令人探索不尽,玩味无穷。
二、《春江花月夜》好在哪呢?
所谓孤篇压全唐这种说法,见仁见智。但毫无疑问,《春江花月夜》这首诗绝对是名垂千古的优秀作品。先引用该诗并大致划分下:
春江潮水连海平,海上明月共潮生。滟滟随波千万里,何处春江无月明! —— 平声庚韵江流宛转绕芳甸,月照花林皆似霰;空里流霜不觉飞,汀上白沙看不见。 —— 仄声霰韵江天一色无纤尘,皎皎空中孤月轮。江畔何人初见月?江月何年初照人? —— 平声真韵人生代代无穷已,江月年年只相似。不知江月待何人,但见长江送流水。 —— 仄声纸韵白云一片去悠悠,青枫浦上不胜愁。谁家今夜扁舟子?何处相思明月楼? —— 平声尤韵可怜楼上月徘徊,应照离人妆镜台。玉户帘中卷不去,捣衣砧上拂还来。 —— 平声灰韵此时相望不相闻,愿逐月华流照君。鸿雁长飞光不度,鱼龙潜跃水成文。 —— 平声文韵昨夜闲潭梦落花,可怜春半不还家。江水流春去欲尽,江潭落月复西斜。 —— 平声麻韵斜月沉沉藏海雾,碣石潇湘无限路。不知乘月几人归,落月摇情满江树。 —— 仄声遇韵
不难发现,张若虚在创作这首诗的时候手法很是工整,每句七个字,每四句一换韵,且首句入韵,因此读起来朗朗上口,就像是九首七绝连环相嵌而一气呵成。更精彩的是,这首诗的换韵,是随着意境的转变而转变的,做到了声情与文情的和谐统一。
我在这里划分了三个部分,第一部分是写景,中间有一个转折。景色由江月至林甸,由远及近,由“春江潮水连海平”的开阔磅礴,至“汀上白沙看不见”的朦胧,气势由开转合,是收束的过程,因此这里的韵脚,由积极明亮的平声转至低沉的仄声,与意象融为一体。至此,春江、花、月几个意象已经铺陈完毕,自然而然地转入下一重意境。
第二部分开篇继续平声入韵,并通过江月引出新的意象,那就是江畔的人。春江花月夜虽然是宫体诗,但并没有像一般的宫体诗流于“自从建安来,绮丽不足珍”的尴尬境地,而是融入了深沉的人生思考,将人(生命)与月(时间)进行了对比。这样的对比是带有几分苍凉的,因此再度由平转仄,收束情感。而更难得的是,很多诗人在面对这样的问题时,往往会感于人生苦短,在字句中流露出非常悲凉的格调,但张若虚没有,他这里反而以平静的口吻道出了“人生代代无穷已,江月年年只相似”,引用闻一多的评价来说,就是“更敻绝的宇宙意识!一个更深沉,更寥廓更宁静的境界!在神奇的永恒前面,作者只有错愕,没有憧憬,没有悲伤。”
接下来的一部分是大篇幅的抒情,韵脚再度转为平声。这是根据“不知江月待何人”所进行的铺展,有扁舟,有楼台,有离人,有明月,通过几组意象描写了人生中的离愁别绪,而月这个意象穿梭其中,每四句中都会出现一次,呼应之前的对比。此处张若虚所用的技巧有如国画中的散点透视,咫尺千里。
到下一部分,则接近整首诗篇的结尾,这里是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,继续写游子在外落寞心情的同时,更交代至此已是“江潭落月复西斜”,与开篇的“海上明月共潮生”发生对比。而春、江、花、月、夜等意象在此全部出现,呼应开篇与主题,将全诗推向高潮。
到了最后四句,更是三处用月,让人想到了那首同样重复运用黄鹤意象的《黄鹤楼》。“斜月沉沉藏海雾”,本已西垂的月色这里更加黯淡。在外漂泊的浪子,有谁能借着这样的月色回家与相爱之人团圆?谁也不知道,不过至少刻骨的相思之情,在这样的月色下会更加明了。以平韵开篇,以仄韵收尾,以景开篇,以情收尾,以对景色的赞美开篇,以对生命的思考收尾,一咏三叹,百转千回,至此结束。
总结来说,那就是这首诗有文字美,有画面美,有音乐美,有结构美(或者说建筑美),且皆有不俗。而且它不是在简单地赞美风景或抒写离愁,它有着寥廓深沉的境界。也难怪闻一多赞之为“诗中的诗,顶峰上的顶峰”了。
三、春江月夜的作者?
《春江花月夜》是唐代诗人张若虚仅存的两首名诗之一,此诗沿用陈隋乐府旧题,全诗共三十六句,每四句一换韵,描绘了一幅幽美邈远的春江月夜图。
抒写了游子思妇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以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,表现了迥绝的宇宙意识,创造了深沉、寥廓、宁静的境界。
四、春江长月夜释意?
春江花月夜,写出了江天一色的美丽景象,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
五、李白春江月夜原文?
不是李白的
春江花月夜
张若虚 〔唐代〕
春江潮水连海平,海上明月共潮生。滟滟随波千万里,何处春江无月明!江流宛转绕芳甸,月照花林皆似霰。空里流霜不觉飞,汀上白沙看不见。江天一色无纤尘,皎皎空中孤月轮。江畔何人初见月?江月何年初照人?人生代代无穷已,江月年年望相似。(望相似 一作:只相似)不知江月待何人,但见长江送流水。白云一片去悠悠,青枫浦上不胜愁。谁家今夜扁舟子?何处相思明月楼?可怜楼上月徘徊,应照离人妆镜台。(徘徊 一作:裴回)玉户帘中卷不去,捣衣砧上拂还来。此时相望不相闻,愿逐月华流照君。鸿雁长飞光不度,鱼龙潜跃水成文。昨夜闲潭梦落花,可怜春半不还家。江水流春去欲尽,江潭落月复西斜。斜月沉沉藏海雾,碣石潇湘无限路。不知乘月几人归,落月摇情满江树。(落月 一作:落花)
译文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了一片,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。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荡漾千万里,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。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,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。月色如霜所以霜飞无从觉察,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。江水和天空变成了一种颜色没有一点微小的灰尘,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轮孤月悬挂。江边上是什么人最初看见了月亮,江上的月亮又是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们?人生一代一代地无穷无尽,而江上的月亮一年一年地总是相似。不知道江上的月亮在等待着什么人,只见长江不断地一直运输着流水。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,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。谁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舟在漂荡?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?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,应该照耀在离人的梳妆台。月光照进思妇的门帘卷不走,照在她的捣衣砧上拂不掉。这时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不能音信,我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着您。鸿雁不停地飞翔而不能飞出无边的月光,月照江面鱼龙在水中跳跃激起阵阵波纹。昨天夜里梦见花落闲潭,可惜的是春天已过了一半自己却还不能回家。江水带着春光将要流尽,水潭上的月亮又要西落。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雾里,碣石与潇湘的离人距离无限遥远。不知道有几人能趁着月光回家,唯有那西落的月亮摇荡着离情洒满了江边的树林。
注释滟(yàn)滟:波光荡漾的样子。芳甸(diàn):芳草丰茂的原野。甸,郊外之地。霰(xiàn):天空中降落的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。形容月光下春花晶莹洁白。流霜:飞霜,古人以为霜和雪一样,是从空中落下来的,所以叫流霜。在这里比喻月光皎洁,月色朦胧、流荡,所以不觉得有霜霰飞扬。汀(tīng):沙滩。纤尘:微细的灰尘。月轮:指月亮,因为月圆时像车轮,所以称为月轮。穷已:穷尽。江月年年只相似:另一种版本为“江月年年望相似”。但见:只见、仅见。悠悠:渺茫、深远。青枫浦上:青枫浦 地名 今湖南浏阳县境内有青枫浦。这里泛指游子所在的地方。浦上:水边。扁舟子:飘荡江湖的游子。扁舟,小舟。明月楼:月夜下的闺楼。这里指闺中思妇。月徘徊:指月光偏照闺楼,徘徊不去,令人不胜其相思之苦。离人:此处指思妇。妆镜台:梳妆台。玉户:形容楼阁华丽,以玉石镶嵌。捣衣砧(zhēn ):捣衣石、捶布石。相闻:互通音信。逐:追随。月华:月光。文:同“纹”。闲潭:幽静的水潭。复西斜:此中“斜”应为押韵读作“xiá”(洛阳方言是当时的标准国语,斜在洛阳方言中就读作xiá)。潇湘:湘江与潇水。碣(jié)石、潇湘:一南一北,暗指路途遥远,相聚无望。无限路:极言离人相距之远。乘月:趁着月光。摇情:激荡情思,犹言牵情。
六、春江月夜歌曲原唱?
歌曲:春江月夜
歌曲原唱:安俊旭、王爱华
填词:水火相容
谱曲:天子俊
歌词:
女:风轻雨柔芊芊细,
小桥微波云角低,
男:画梁玉雕碧珠秀,
石板幽巷烟雨中。
女:桃花依旧绿映红,
含俏微羞薄雾涌,
男:晨曦小楼淡梳妆,
妙影轻挂小帘栊。
女:杨柳独枝轻拂面,
男:涟漪荡起舟自横,
女:圆月皎洁窗前映,
男:南柯一梦到天明。
女:从来春江花月夜,
男:不老浓情南禅钟,
合:岁岁无语星伴月,
生死默默影随风。
白:
男:风轻雨柔芊芊细,
小桥微波云角低,
女:画梁玉雕碧珠秀,
石板幽巷烟雨中。
男:桃花依旧绿映红,
含俏微羞薄雾涌,
女:晨曦小楼淡梳妆,
妙影轻挂小帘栊。
男:杨柳独枝轻拂面,
女:涟漪荡起舟自横,
男:圆月皎洁窗前映,
女:南柯一梦到天明。
男:从来春江花月夜,
女:不老浓情南禅钟,
男:岁岁无语星伴月,
女:生死默默影随风。
合:岁岁无语星伴月,
生死默默影随风。
七、如何评价《春江花月夜》这首诗?
是我最喜欢的一首诗,尤其是“此时相望不相闻,愿逐月华流照君”一句。
所以之前写了一篇文章鉴赏它,我就直接贴这篇文章啦。
张若虚的《春江花月夜》是一首长篇歌行体诗作,通篇融诗情、画意与哲理于一体,以其“江月照千古,孤篇盖全唐”,在中国诗坛占据了重要位置,被闻一多先生赞为“诗中的诗,顶峰上的顶峰”,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对其美感进行具体分析:
一、意象与意境
《春江花月夜》全诗紧扣题中五字铺写,“春、江、花、月、夜”五者环转交错,各自生趣,同时又运用大量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,以月为主体,以江为场景,开篇即描绘了一幅江潮连海,月共潮生的辽阔悠远的画面。
作为一首明月的颂歌,“月”意象可谓是全篇之焦点,正如王尧衢所言,“月字十五见”,诗中几乎句句写月而不显烦冗,全诗的景物都是在月的照耀下大自然的景色,这些景物平素是安静的,因为月的照耀才显得富有生机。
明明是春“江”,诗人却偏偏要将之与大海联系起来,起句就写“春江潮水连海平,海上明月共潮生”,这种化江为海的手笔,或许正是唐人境界高远的表现。
碧波万顷的江水和亘古不变的明月两个意象动静结合,江水的涌动与月光的流泻将看似并无联系的扁舟、高楼、玉户帘、捣衣砧等物象串联陪衬,并给它们注入了相思、惆怅、依恋等不同的人间情感,增强了意象的丰富感。
围绕丰富的意象,诗人匠心独运,另辟蹊径,舍去了描摹与刻画,着力于诗境的整体合成,以生花妙笔融诗情、画意、哲理为一体,有如行云流水,从而构成本诗情、景、哲理水乳交融的辽阔而悠远的意境,使这首情景交融的诗曲折幽深,变幻多姿,充满了无穷的魅力。
二、移情与联想
移情又叫移感、输感,就是把主体的情感移入对象之中,使对象也具有人的情感,达到一种物我观照、天人合一的境界,也就是王国维在《人间词话》中所说的“以我观物,则物皆著我之色彩”。
诗中写江天一色,皎皎夜空只有一轮“孤月”,映照古今,默默无言。其实“月亮”照耀千古,本无所谓“孤”与不“孤”,只是诗人临江远望,仰视苍穹,察觉自己的渺小与孤寂罢了。故而月亮因此移入了人的感情,在月与人的相互观照中,一方面强化了月之意象的孤独,一方面也凸显了孑孑人独立、茕茕以相照的诗人和游子的失意。
虽然诗人客观写景,可是诗中的思索与感情,读者却是几乎感同身受,因为诗人早已经和笔下的境界融为一体。一切景语皆情语,那淡淡的离愁别绪都融入了优美的景色之中,这种交融之下产生的处处有月,处处有人,主客一体,物我合一的优美意境正有赖于移情。
移情现象从何处而来呢?我认为与诗人的联想是密不可分的,朱光潜先生在《谈美》中说:“联想是以旧经验诠释新经验,如果没有它,知觉、记忆和想象都不能发生,因为它们都得根据过去的经验。”由此可知联想为用之广。
呈现在江月下的意象非常多,诗人却偏偏由江水联想到荡舟之上的游子,由明月想到高楼之中的思妇,可以猜测,这是作者自身感情的体现。联想的形成是无意识的,包含过去的经验,相思离愁向来是古典诗歌中常见的情感,诗人也很可能有过相关体验。
但与大多数作品不同的是,诗中主人公因爱情暂不可得所产生的烦恼与伤感,落脚到“青枫浦上不胜愁”的“愁”字上,显得理性、克制,诗人积极地将对游子思妇的同情心扩大,与对人生哲理的追求、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结合了起来,在思想与艺术上都超越了以前那些抒儿女别情离绪的爱情诗。
三、理趣与诗意
《沧浪诗话》说,南朝的诗歌,重文字而轻理趣,宋代的诗歌,重理趣而轻文字,前者容易流于形式化,后者又容易流于说教,只有唐代的诗歌,是文字与理趣并重。
《春江花月夜》的理趣,就在于诗人对人生以及宇宙富有哲理性的思考,在于出自于诗歌而又高于诗歌本身的诗意。
宇是空间,宙是时间,空间广阔无垠,时间无穷无尽,生命却是有限而又短暂的。面对宇宙与自然的伟大,作为初唐时期具有积极进取精神的诗人,张若虚对“自我渺小”的认识是清醒和理性的,也是冷静与超脱的。
猝然与永恒相遇,他淡定从容,站在了宇宙的高度,从哲学的视角,认识到个人的生命虽然是短暂的,但人类的存在却是久长的,于是他不卑不亢地回答:“人生代代无穷已,江月年年望相似”。这种态度,被李泽厚先生在《美的历程》以四句道尽,“尽管悲伤,仍感轻快,虽然叹息,总是轻盈。”
同时,诗人也似乎从宇宙天地顿悟到如何去平衡有限与无限,他的笔触很快随着月光转到了游子思妇这样渺小的个体之上,“谁家今夜扁舟子,何处相思明月楼?”。或许,所谓永恒,就是那一刻瞬间的真情,是楼台之上,月光之下道不尽的相思。
《春江花月夜》中既有宇宙意识又充满人文关怀,个体的宇宙意识、生命忧思和人生的喜怒哀乐交织,形成了圆融和谐的意境,这正是其诗意与理趣之所在。
综合以上,《春江花月夜》这首诗在千百年来一直备受读者的青睐,因而成为了“千古绝唱”。其艺术魅力正在于他采用众多常见的意象,塑造了空前广阔辽远的意境,运用移情及联想手法,为屡见不鲜的传统题材,注入了新的含义,体现出诗人的宇宙意识与人文关怀,一扫宫体诗积弊,所以被闻一多先生誉为 “诗中的诗,顶峰上的顶峰”。
八、赏析春江花月夜的春 江花月夜之间的关系?
九、春江花月夜全诗结构是什么?
我觉得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,所以还是告诉你哪些地方可以找到赏析吧。
古诗词网有,百科里也有,鉴赏里肯定包括结构的内容的,这部分内容你可以参考一下。
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一本书叫《唐诗鉴赏辞典》,网上你能找到电子书,上面有名家撰写的《春江花月夜》赏析,可看看。
另外推荐阅读闻一多《宫体诗的救赎》,里面有讲《春江花月夜》,整篇文章都写得非常好,关于《春江花月夜》的那部分立论新颖,很有启发性。
十、春江花月夜究竟表达的是什么?
《春江花月夜》
张若虚,唐朝盛世下的一位杰出诗人。他的诗歌流传至今的只有两首,但是凭借着一首《春江花月夜》力压全唐,他的诗为后人诗歌风格的转换中占有很高的地位。
《春江花月夜》是一首具有南方民歌色彩的诗篇,它运用了初唐时期新的诗歌格律。这首诗是首次探索七言律诗和小组转韵的第一次创作,并且在第一次创作中就登上了顶峰。
春江潮水连海平,海上明月共潮生。滟滟随波千万里,何处春江无月明……
这首诗在创作理念上,突破了旧的诗歌体裁,用一种全新的创作风格,完美地描绘了一幅春江月夜图,激发了游子对于故乡的思念,感悟人生哲理的同时,让诗句达到了一种前人未有的境界。诗歌讲述了,月光照耀下的春江水,与大海连成一片。
从宽广的海面上,升起一轮圆月,月光皎洁,照亮了春江水。月色照耀下的景色非凡,诗人不禁感慨,何处的月亮如同这春江水的月色好看呢?何处都比不上这里的月色。月色和江水连成一片,江水又和远处的天空连成一片。
如此美妙的景色,是何时第一次照耀着春江水,又是何时有人观赏这美丽的月色呢?看到此情此景,诗人不禁感慨,人生就如同这江面上的月色,日复一日,年复一年地出现在江面上,江里的水无时无刻的在流淌着。就如同自己的人生,朝朝暮暮,年岁如同着江里的水,不断地流淌着。
而自己如同江中的流水,随着客船四处漂流,看着洒落在地面的月光,不知道在思念着谁。这首诗一共36句,每一句的韵律都不同。通过韵律的改变,让人们感受到整首诗的意境非凡。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,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。
- 相关评论
- 我要评论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