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到历史必须要提'三八大集' 即:逢农历三、八、十三、十八、二十三、二十八大集。
潘庄素有"大庙换大集"的说法,即用宁化寺(即现在西街与西庄之间的观音庙所在地)与西边十多里张马村一带的集市互换,从那以后潘庄的恢宏寺院变做了老人依旧清记的"大庙疙瘩一口钟,"张马有了泰兴寺,潘庄有了三八大集,直至现在大集依然人山人海。从这宁化寺的历史算来潘庄的历史可追溯至唐朝,该村庄少说也有1300年以上的历史了!
可能会质疑那个时侯的宁化镇会不会是现在的明化镇,有史可查,民国版《南宫县志》里对此二镇都有明确的称谓,那时的明化镇叫做"芦花镇",而潘庄则称为"宁化镇";这在《清一统志》里也有记载:"长芦镇,县北;宁化镇,县东二十五里元设守御所"。县东二十五里别无他村,当时县城也是今之县城所在,地理位置并无大的变更,所知的就是现在的大潘庄所在地 。
那时的明化镇还称芦花镇堡,与董家庙堡、白家庄堡、开河村堡一起称之为"南宫四堡",可见此二地之名并无冲突。宋《九域志》、《金史》中关于南宫三乡(长芦、堂阳、新河)、三镇(唐阳、宁化、七公),均有记载。
明永乐年间(公元1402年)大移民从山西迁来班姓家族在此村庄定居,开枝散叶子孙渐多(据说全县班姓都是该村走出去的),有潘姓族人搬到了西面不远处一块叫做龙王井的高地,便有了后来的小潘庄。千百年后的今天,当我们再次走进这两个庄子时潘姓族人已无一人(原因已无法考证)。
不知何时宁化寺迁移出该镇,只留下了观音庙遗址(现已重建),后又改名为潘庄,沿用至今。
- 相关评论
- 我要评论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