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济宁孝养城几个大门?
大约三个门,两个大门,一个小门
二、济宁孝养城周围怎么规划的?
济宁孝养城周围规划
济宁孝养城·御园组团位于任城区西南部,北邻、东邻、南邻规划路,西邻孝养城A1地块,200米运河湿地公园。距离、东门小学、尚德中学不到1公里。济宁主城地段,运河沿岸品质居所,三区交汇城市核心区;城市交通主要动脉,公路、火车车站、汽车车站、公交出行便利;东门小学、十五中 学校就在家门口;200米运河湿地公园、城市公园双公园环绕, 美公园房。
三、济宁孝养城52号楼一层几户?
济宁孝养城位于滨湖大道路西,52号楼是小套公寓楼,一梯六户。
四、曲阜高铁北站地址?
位于曲阜市东南部,设在息陬镇孔子大道,距离市中心约6公里。
曲阜东站是京沪高速铁路的第9个站点,全线6个精品站之一,位于曲阜市东南部,设在息陬镇,距离市中心约6公里,中心里程为DK533+250,京沪高铁曲阜站组团的核心区域,曲阜新城东西发展轴线的东端。曲阜段附属设施包括曲阜站连接线、站前广场和站前路。曲阜段全长35.1公里,占地约1660.7亩,总投资约40亿。
五、曲阜一中地址?
曲阜一中的全称:曲阜市第一中学;地址:山东曲阜市春秋路101号;邮政编码:273100
六、曲阜小雪镇离曲阜商贸城多远?
公交线路:c609路,全程约12.6公里
1、从小雪镇步行约70米,到达小雪镇站
2、乘坐c609路,经过9站, 到达曲阜汽车站
3、步行约670米,到达曲阜孔子商贸城
七、山东曲阜陵城名吃?
1.曲阜熏豆腐
驰名中外,既是当地独具特色的传统小吃,又是可登大雅之堂的“孔府宴”中名菜之一,其发展至今已有几百年历史,因乾隆皇帝品尝后大加赞赏而名气大增。曲阜熏豆腐可凉拌,也可炖熏,其中把熏豆腐与肉块放入铁锅中,加水没盖,放入辣椒、茴香、花椒、桂皮等作料炖煮后,非常美味。
2.曲阜香稻
曲阜香稻产于山东曲阜市逵泉池周围地区,明清时期曾作为贡品闻名遐迩,至今仍享誉中外。曲阜香稻米粒呈长扁圆形,色白略青,米质油腻油亮,食用柔韧可口,清香扑鼻。素有“一家煮饭,十里飘香”之誉。逵泉水甘甜清洌,含有丰富的钠、镁、钙、铁等矿物质和10多种微量元素。优质的矿泉水,浇灌出清香的稻米。
3.曲阜煎饼
说起煎饼,人们都知道它是山东的特产,它养育了我们山东千千万万的同胞。煎饼的历史可以追述到一千四百年前,在侯白攥写的笑话集里就有关于它的记载 ,远的不说 ,近代沂蒙老区的人们就是用煎饼支援前线官兵的 ,可以说山东的解放“有你的一半,也有煎饼的一半”。而现在山东人吃煎饼可不是为了填饱肚子了 ,而是成为了山东特色的一种点心 ,而且制作精细 ,包装各异。
八、曲阜黄帝城何日建?
曲阜2022年开始建设黄帝城。
在黄帝的传说中,有一个传说是黄帝生于山东省曲阜市周围。据古史记载"黄帝生于寿建设丘""寿丘在鲁东门之北",而寿丘位于曲阜城东四公里的旧县村东,宋真宗赵恒尊黄帝为赵姓始祖,诏令改曲阜县为仙源县,并于曲阜寿丘起建景灵宫、太极观进行祭祀。景灵宫建筑群规模宏大,有殿、堂、亭、庑等1320间,占地1800亩,是今天曲阜孔庙的三倍还多,是当时礼制最高的庙宇,元代忽必烈入主中原后,推崇黄帝,下令重修景灵宫,准许汉人祭祀黄帝,后景灵宫毁于元末战乱。其北即是着名的被称为中国金字塔的少昊陵。
九、曲阜陵城名字的来历?
陵城村 相会秦汉时期名南陵。唐代诗人李白曾寄居于此。明洪武二十二年,鲁荒王在尚寨病危起驾回兖州薨于村南小桥,转北停灵此村,待建墓室。因村周有土寨故易名灵城村。清初,因“灵”字不雅又改为陵城村,建国后分南、北、西三个行政村,即陵北村、陵西村、陵南村。
曹家庄 明初,曹姓从山西迁此居住,成村后名曹家庄。明中期朱氏迁入,成为大户,现村中已无曹姓。
何家村 明初,何姓来此定居,成村后取名何家村。后孔姓迁入成为大户,今村中已无何姓。
官庄 明洪武二年,人们迁此为孔府佃种土地,久之成村取名官庄。原属滋阳,1948年划归曲阜,2006年因塌陷迁至陵城村东,即现在的官庄社区。
郑家庄 清康熙年间,董姓逃荒来此,借住郑姓菜园屋,成村后,感郑氏之恩,故取名郑家庄,但庄内无郑姓。
朱 庄 明末,巨野恭王后裔朱氏二将军薨此,其后裔临墓而居,成村后名朱家庄。庄西南有一小村名大路崖,素归朱庄为一个行政村,1980年后两村联成一片统称朱庄,现已无朱姓。
杨家屯 明初杨姓居此成村,名杨家庄,清康熙年间知县来此视察见地瘠民贫,遂赐减赋役与“屯”相同,村名遂杨家屯。
鲍家庄 明中期鲍姓由泰安城东南魏家峪迁此居住,成村后名鲍家庄。与村南小鲍家庄为一个行政村。
仓门村 明中期此地为周山庄。清朝中期,因庄主孔氏(绰号黄白胡)私铸钱币被查处,庄废后佃户各自为村,此村居粮仓门口,故名。建国后简称仓门。
李家杭村 明万历年间,李姓来此居住,为周山庄的佃户。清朝中期,周山庄废,此村位居灰沟之北,水北为杭,故取名李家杭。
刘家村 明中期,朱、刘两姓来此定居为周山庄佃户。清中叶周山庄废,此村朱、刘两姓为至亲,刘姓辈长,故名刘家村。
玄帝庙村 明中期此处居民为周山庄的佃户,清中叶周山庄废。此处因居玄帝庙后故名玄帝庙村。文化大革命时期曾名红光大队,1980年复名玄帝庙。
东郭家村 明万历年间,郭姓来此居住,立名郭家村,1950年,改为东郭家村。1962年,简称东郭。
程家庄 春秋时期有澹台灭明者,其后裔居此建澹台祠。后程姓迁入,人丁兴旺,取名程家庄。明成化年间,孔、刘两姓迁入,村庄增大,名程庄铺,为邹县十二大铺之一。清康熙年间,复名程家庄。原属邹县,1949年划归曲阜,建国后划分为东、西两个行政村。 2012年因塌陷整体搬迁至德化社区。
东家村 元代此地为东野氏之别墅。后来村落取名东家村。明初孔子五十六代孙希节分户于此。
红庙村 元代村名红沙集。后村民集资在村东北建玉皇庙,因庙墙全红色,人们习称红庙,久之成为村名。
官寨 明初,张姓迁此居住成村后,周围建土寨,去名张家寨,清乾隆年间,张姓破产,土地归孔氏五府所有,村内设收租院粮仓,故改名官寨。
马家庙村 明初,马氏迁此定居,万历二十一年,马氏出姿建关帝庙,故名马家庙村,现村中已无马姓。
辛庄 明初,此地为孔府封地,佃户在此沂蓼两河之间的高地上立村,名东皋村。清初,该村北移另立新村取名东皋新庄,后演变为辛庄。村东北民国初年立一小村名小辛庄,为辛庄、官寨、东家村三个村村民移居。1988年各户又迁回原村。
蓝家庄 明初,蓝氏来此定居,成村后名为蓝家庄。
古路套 明中期,沈姓来此定居,后他姓迁入成村。因位于三条古路的交岔处,故名古路套村。
后学村 明中期,白姓来此居住,后宋、吕等姓迁入,形成南北两片。清代北片兴义学一处,习称为后学,久之成为村名。
章枣村 元代张姓最早来此居住,成村后名张早村.清康熙年间,因植枣树成林,枣很脆、甜。骚客经此尝后赋诗于壁赞之,村人以为荣,故易村名为章枣村。原属滋阳县,1948年划归曲阜,1988年被命名为省文明村。
大果庄 五千年前,此地即有人烟。唐初,村中郭姓有一淑女名丁香,贤名闻遐迩,村人为纪念她建丁香祠,取名为郭庄。宋代,村外杏桃成林,为曲阜十里杏花村之间最盛处,故村名为果庄。清光绪年间村西南立一小村名小果庄,此村遂冠以“大”字以示区分。原属滋阳县,1948年划归曲阜,建国后分前、北、东、西4个行政村。
南杨庄 明洪武年间,乡民为避战乱迁此居住。成村后因有两株大杨树,故名双杨村。清康熙年间改称杨庄。原属滋阳县,1848年划归曲阜。1980年改称南杨庄,又名杨庄。
古路沟 明初,此村名后张早。因村前临东西古路,年久成大水沟,村名遂改为古路沟。1948年由滋阳县划归曲阜。
西郭家村 明嘉靖年间陆、刘二姓来此居住,给郭姓看林,成村后取名郭家村。1948年由滋阳县划归曲阜,1950年改名西郭家村。
张魏庄 清道光年间,张姓迁此立村名张家庄。清光绪年间兖州城里魏家在村东建花园,其佃户临园而居名魏家庄。1948年由滋阳县划归曲阜,后两村联成一片,1990年改称张魏庄。与村西小村依仁村合为一个行政村,取名张庄。
小果庄 清乾隆年间立村,因靠近大果庄,故取名小果庄。1948年由滋阳县划归曲阜。
苑庄 明初,此地为鲁王的苑囿,鲁靖王的校尉张生一家从湖广迁此,傍苑囿而居,后他姓迁来,散居苑囿周围,名一、二、三行子,玉皇庙街、程家街亦统称为苑庄。1948年由滋阳县划归曲阜。
小南庄 明初,王姓由山西迁来,在此定居,隶属大南庄。清咸丰年间,建土地庙单独成村,取名小南庄。
肖家庄(新兴庄) 明初,萧姓在此居住,成村后,取名萧家庄。后萧氏在江西为官,居家南迁。后萧安演化为“肖”,村中无肖姓。1948年由滋阳县划归曲阜。兖州煤矿建成出煤,此村塌陷,1989年北迁至陵城村西南,取名“新兴庄”。
赵家庄 明初,李氏在此居住,因蓼河名依水村。清乾隆年间,赵姓从滋阳赵家村迁入,久而成村中大户,故改名赵家庄。1948年由滋阳县划归曲阜。
大南庄 元代董姓在此居住,明洪武二年丁氏迁入。鲁王来往于桑寨兖州之间在村此休息,命人到南庄取水饮马,称南庄,村人引以为荣,故取名南庄。后村北建一小村名小南庄,此村遂冠一大字以示区分。1956年蓼河以西单独成村,名南庄河西,蓼河以东遂名南庄河东。
小厂村 此地原为明鲁王的放马场。清初,有人来此居住垦荒种地,村名小厂。1948年由滋阳县划归曲阜。
驻跸村 唐末,汉右丞相陈平后裔陈积由河南迁此居住。宋大宗祥符元年,真宗来曲阜祭祀孔子,曾在此休息,故取名驻跸村。建国后,划分为南、北两个行政村。
星家村 宋代,星氏迁此定居,成村后取名星家村。明初,孔子五十六代孙希善封星村户迁此。
中疃村 宋宣和年间已有人居住。元初驻跸村陈积的后裔陈佑、陈山迁此。因村位于曲、滋、邹三县中心的高地上,故名中疃村。明建文年间,村东刘氏迁此立一小村名小中疃,此村遂名大中疃。原属邹县,1948年划归曲阜,1987年村落全一无界,故统称中疃村。
北店村 明洪武年间刘姓来此定居,因位居公孙丑墓东北,成村后取名北公孙村。后因邹、曲古道经此,村中周姓在道旁开店,位在邹县之北,习称北店,又因客商憩肩俗称“打腰站”,此村又名“腰站村”。原属邹县,1948年划归曲阜。
北公村 明初村名靳家寨,后因近公孙丑墓易名公孙村。清末,因邹县北有南宫村,此村遂改为北宫村。1990年,曾改名为北公村,现在分为北宫东村、北宫西村。
十、上海所有汽配城地址?
闵行区吴中汽配城
- 相关评论
- 我要评论
-